主题顶部自带醒目提醒,可以自由设置支持HTML!【本提示可以后台关闭】
    CBA
    0

    开云体育在线登入-铁岭宏运面临困境,全队齐心合力争取奇迹的简单介绍

    2025.06.13 | admin | 39次围观

    张兆麟与营口第一张中文报纸

    铁岭宏运面临困境,全队齐心合力争取奇迹的简单介绍

    作者 王琬

      

    《营口醒世汇报》报头

    1861年对外开埠后,营口成为东北第一个对外通商口岸。经过数十年的发展,20世纪初期,营口城市功能日渐完善,列强云集,商贸发达,经济繁荣,新闻事业应运而生。1907年,营口第一张中文报纸——《营口醒世汇报》面世,这张由回族报人张兆麟创办的报纸,打破了营口只有外文报纸的局面,开启了营口新闻事业的新篇章。

    营口起家

    创办首张中文报纸

    张兆麟(1865—1938),字子岐,回族,河北省通县(今北京市通州区)常营村人,1865年12月3日(农历十月十六)生,为民国“回族五大报人”之一。其祖父和叔祖均为清朝宫廷武官。张兆麟幼年时家道衰落,早年就读于私塾,后移居北京经营杂货铺。1906年到营口投奔一个叔叔,因无正当工作,常到清真寺帮忙。

    一次,张兆麟帮清真寺到北京取玻璃鼎,当时北京资产阶级革命蓬勃发展,张兆麟聆听了名人的演说,了解了许多有关时局的知识,激发了他爱国的热情。离京前,他订阅了三个月的《京话日报》和《女报》,接收地址为营口。回到营口后,他参加了万国演说会,担当宣讲员,向营口人讲述报纸中看到的内容。

    当时,日俄战争刚刚结束不久,帝国主义列强一边加强对营口的经济掠夺,一边通过报纸抢夺舆论阵地。营口各类报纸、杂志繁多,其中包括东北第一张日文报纸——《营口新闻》,还有《营口商报》和《满洲日报》等,不过多为日文。张兆麟为此深受触动,希望能够通过行动唤醒人民觉悟,实现民族自强。1907年3月6日,他创办了营口清真小学校,回汉儿童皆可免费入学。

    1907年7月,他白手起家创办了营口第一张中文报纸,命名为《营口醒世汇报》。这份报纸为文言体,日刊,八开八版,有“演说”“本埠新闻”“本省新闻”“时事新闻”“北京新闻”等栏目。张兆麟的思想和观点在《营口醒世汇报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,热衷于改革社会、开通民智,主张自立自强,敢于直言反对列强侵华,揭露社会丑行。对于官军杀害民众,巡警踢死店员等,该报都予以揭露。当时,争夺中国权益的日俄战争刚刚结束,目睹中国权益被列强随意侵犯,张兆麟心中大为触动,报刊中经常出现“奉劝得同胞、赶紧自强罢!别净指着人家啦”之类的语言,帝国主义列强非常恐慌,纷纷向营口地方政府施加压力。1908年,营口海防同知厅以受贿为由,将《营口醒世汇报》查封,将记者驱逐。

    转战奉天

    办报之路再谱新篇

    张兆麟没有因此放弃办报,次年1月,他在奉天(今沈阳)自任社长,由营口塾师孙笙谱任主笔,弟弟张兆龄(1869-1909)为副主笔,在小西门外小什字街太清宫西院租了三间房子为报馆,创办《奉天醒时白话报》,1909年2月11日(宣统元年正月二十一)正式出版。该报“以发聋振聩为宗旨”,由奉天监狱所属的奉天习艺所印刷厂印刷。《营口醒世汇报》报馆作为《奉天醒时白话报》营口分馆,由张兆普任经理,负责经销报纸,地址在双庙子街,这是外地报馆在营口开设的第一个分馆。

    《奉天醒时白话报》为四开小报,仿照《北京白话报》的体裁,内容丰富,价格实惠,深受欢迎。后来,张兆麟看销量不错,将报纸增刊半张,不料因为报费提高,导致销量下降,报社亏损,拮据时连印刷费都交不起。一次,报纸印完了没钱交印刷费,张兆麟脱下身穿的大衫抵押才将报纸取走。因为交不起房租,报社还被房主催促搬家。

    为了摆脱困境,张兆麟紧急到营口推广报纸,弟弟张兆龄到开原、铁岭一带推销。后来,由于经营得法和良好的口碑,报纸销量逐渐增加,在营口、铁岭、开原等地开辟了销售点,在大连、锦州、长春等地设立了代办处。1917年时,“日销售约五千余份”。后来,“于东三省各县商埠均有分社,每日出版两大张,每日销数七千份。”

    难忘营口

    笔伐英国商船恶行

    营口是张兆麟办报的开端,因此他始终忘不了营口。1910年春的一天,张兆麟在营口推销报纸,目睹了英国商船欺负中国乘客的一幕:当时,一群中国乘客将包裹送上船后,回码头搬运其他物品,这时船却开走了。张兆麟询问后得知,该船为往返于营口与龙口的“子午号”,时常如此对待中国乘客。有的乘客上船了,船票还在没上船的同伴手中,中途验票时,不仅时常挨打,还要被补票加罚。

    张兆麟听后愤然撰稿,寄往奉天报社发表。张兆麟料定,稿子发表后,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,于是在发稿后立即走访营埠各山东商铺,了解英国商船欺负中国乘客的恶行,并联合商家书写证明。果然,英方看到报道后大为恼火,向奉天省总督府提出交涉。营口警务公所为此传讯张兆麟,张兆麟以“亲临目睹”相驳斥,讲述了自己亲眼所见并呈上乘客联名的证据,迫使英国人理屈词穷。其后,张兆麟连续刊发报道,呼吁国人自办海运,“招商集股,募收股款自造轮船,航行海面,抵制子午轮船”。后来,经营口商会总理潘达球、协理李序园牵头,张兆麟还亲自到山东商户劝募,数月后筹款订购轮船一艘,开始通航业务,迫使英商“子午号”停航。

    1910年7月22日,他在营口小红楼戏园组织义演3天,赈济灾民;1910年10月,张兆麟被选为奉天省咨议局营口代表赴北京请愿;1913年,张兆麟为“不受官吏摧残报馆”,邀请报社同仁在营口演出文明戏《报界钟》。后来张兆麟自办印刷时,工人也是从营口聘请。

    曲折一生

    书写国人办报传奇

    1912年,《奉天醒时白话报》改名为《醒时报》。由于主笔孙笙谱和副主笔张兆龄去世,1914年春,张兆麟的大儿媳王维祺继任主笔,长子张友兰、次子张友竹、二儿媳杨宪英相继加入办报队伍。

    后来,日本帝国主义势力逐渐控制中国东北,目睹日本对中国的殖民统治,张兆麟非常痛恨。他在《醒时报》上积极宣传抵制日货。1927年9月,参加沈阳六万人反日游行,以记者身份走在队伍最前列。一次,他筹资购买了一台印刷机,看到机器上印有日文,他坚决要求将日文去掉。日本人评价张兆麟和《醒时报》时说:《醒时报》是奉天唯一的白话报,在以回教徒为中心的下层群众中颇有势力,是排日的急先锋。

    九一八事变后,日本侵略者占领沈阳,开始进行舆论控制,大部分报纸停刊,因《醒时报》为少数民族创办被“破格”保留,不过在日本人的管制下只能勉强维持。1934年七十寿辰之后,张兆麟将报纸交给儿子管理。1938年夏,张兆麟去世。1944年9月,在日本法西斯对新闻“一统天下”的管制下,《醒时报》解体停刊。

    张兆麟一生备受艰辛,他用一首诗真实描述了自己生动而曲折的经历:

    半世飘零感叹频,

    出关千里备艰辛。

    营川设学遭人妒,

    铁岭宏运面临困境,全队齐心合力争取奇迹的简单介绍

    沈水发刊救我贫。

    六十余年名利淡,

    七旬祝寿岁华新。

    于今又话从前事,

    不尽凄怆泪沾巾。

      (作者单位:营口市史志办公室)

      本文选自《营口春秋》2017年第1期

      如果您对营口的历史文化感兴趣或是手中有相关资料,欢迎您投稿到营口市史志办编辑的《营口春秋》期刊,与我们共同讲述营口的历史故事!

      邮箱:yingkouchunqiu@163.com

    版权声明

  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xx立场。
    本文系作者授权xxx发表,未经许可,不得转载。

    发表评论